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郑铁峰至慧策略
“嘀嘀嘀……”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在96333应急处置中心突然响起。大屏幕上红色指示灯不断闪烁,电子地图定位显示武林路某单元一台加装电梯发生困人事件。值班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一边通过视频对讲系统安抚被困居民情绪,一边快速调度最近的维保队伍前往处置。不到5分钟,由“电梯益家”服务站派出的专业维保人员已赶到现场实施救援。从接到警报到解除危险,整个过程仅用时10分钟。
9月18日,一场电梯救援演练在杭州市拱墅区天水街道“电梯益家”服务站进行。记者发现,接到处置要求的“电梯益家”就在林立的居民住宅楼之间,施救速度大幅提升,相当于家门口有了“电梯维保中心”和电梯安全救援前哨站。这是浙江省打造的首个“电梯益家”服务站。
“电梯益家”:
让居民乘梯出行更安心
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至慧策略,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。如何保障大众乘梯安全?浙江全面梳理电梯生产、使用、维保、检验检测、监管等环节问题短板,推动实施电梯安全源头治理改革,保障居民放心乘梯。
9月18日,浙江省电梯安全源头改革试点社会共治活动暨全国首个“电梯益家”服务站启用仪式在杭州市天水街道举行。天水街道地处市中心,多层住宅多、老年居民多。自2018年杭州市启动政府补贴加装电梯以来,全街道已经投入使用的加装电梯有近百台。电梯装上了,后续如何使用和管理却成了居民们面临的现实难题:电梯管理有哪些法律法规?检验检测怎么申请?维保质量怎么监督?
为解决问题,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管局和天水街道联合打造了“电梯益家”服务站。在“电梯益家”里,有市场监管部门和属地街道工作人员值守,也有电梯维保人员驻点,物业公司作为使用管理单位更是24小时在岗,共同守护电梯运行。该服务站整合了电梯安装、使用、维保、应急等全流程服务,以“多元共治+数智赋能”模式创新建立“三位一体”电梯管理协同机制,真正实现“一站式”电梯管理,是拱墅区落实浙江省电梯安全源头治理改革的重要实践。
“服务站的功能不仅仅限于电梯的使用管理。”拱墅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服务站集档案管理、建设改造、质量监管、物业服务、运行监测、应急救援等六大功能于一体,实现了加装电梯的片区化、集约化和专业化管理,也实现了人员、技术、服务、安全和政策五维直达。从老旧小区居民提出加装意愿,到协商方案、申报安装、检验合格、投入使用,再到后续维护保养,也包括行政部门对电梯的监管,都可以通过这里完成。”
据杭州市96333应急处置中心统计,今年以来拱墅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故障率下降24.3%,困人率同比降幅达22.6%。
五端发力:至慧策略
让源头治理改革更高效
近年来,浙江聚焦电梯安全民生实事,积极实施无忧乘梯安民行动,聚焦电梯生产、使用、维保、检验检测、监管等全生命周期,一体推动“智慧监管+信用监管+精准监管+协同监管+法治监管”有机融合。
今年7月,浙江开展电梯安全源头治理改革试点,涵盖绍兴市、金华市、拱墅区、苍南县和南湖区6个试点单位,深入实施电梯生产、维保、使用、监管和社会“五端”源头治理改革,全力保障居民放心乘梯。截至目前,实现电梯困人故障率同比下降18.9%,乘客电梯应急救援100%全覆盖。
此外,浙江依托“浙江特种设备在线”,强化电梯生产制造源头追溯管理,实现100余家电梯整机制造企业电梯制造赋码率100%;持续推进电梯安全智慧监管模式,推进电梯物联感知、扫码维保、扫码检测,扫码维保率和检测率达到98%以上,总计物联感知接入电梯41余万台,占在用电梯总量40%。
服务直达:
让电梯安全知识更普及
为打通电梯安全知识普及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浙江以“电梯益家”服务站为重要阵地,市场监管、街道社区、检验机构等多方力量联动,常态化开展“浙里特安·你我同行”科普宣传活动,将专业的电梯安全知识转化为群众易懂的生活常识。
在9月18日天水街道活动现场,驻点的维保人员、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专家化身安全讲师,通过案例讲解、应急演练等形式,向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普及“不强行扒门”“被困时如何正确求助”等电梯日常使用注意事项。
据悉,今年以来,浙江已累计开展科普活动300余场,参与人次超20万,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对电梯安全的认知度和自我保护能力,营造出人人关心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的良好氛围。
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至慧策略,下一步,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强化电梯监管创新举措,深入开展无忧乘梯安民行动,大力推进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民生实事,持续推进电梯安全源头治理改革试点,积极探索特种设备监管现代化新路径,为电梯安全监管提供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浙江经验”。
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